八月的陽光炙烤著大地,八一軍旗在風中獵獵作響。望著手機相冊里弟弟身著軍裝的照片,我的思緒飄回了2016年前的那個夏天。那時的他,剛剛高考結束,臉上帶著未脫的稚氣,眼神中閃爍著對未來的迷茫與期待進入了一所威嚴且壯觀的大學。誰能想到,這個曾經連被子都疊不整齊的男孩,在此刻命運的齒輪開始了轉動。再到如今已成為一名鐵骨錚錚的軍人,成為我們全家的驕傲,成為守護這片土地的鋼鐵長城中的一員。
記得弟弟剛進連隊時打來的第一個電話,聲音里滿是委屈,也是我唯一一次聽到他哭。“姐,這里訓練比學校強度高一百倍,有點堅持不住了...”電話這頭的我心疼不已,卻只能強裝嚴厲:“堅持住,過段時間就好了。”掛斷電話后,母親偷偷抹淚,父親則盯著電視里的軍事頻道出神。在短短一個月,我們全家都瘦了一圈,心里牽掛著一個正在軍營里“受苦”的孩子。
轉變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?或許是從他第一次獲得榮譽證書時,興奮地給我們寄來照片;或許是從他第一次參與搶險救災,在視頻里驕傲地展示自己體現自己價值時的歡樂;又或許是從他第一次戴上軍銜,眼神中流露出我們從未見過的堅毅。
春節期間,弟弟回家探親。年夜飯桌上,我驚訝地發現,那個曾經挑食的少年如今吃得干干凈凈,連一粒米飯都不剩;那個曾經賴床的男孩,每天清晨準時起床跑5公里,將家里的被子也疊成了標準的“豆腐塊”,地板擦得一滴灰塵都沒有。更讓我震撼的是他手臂上的傷疤——在一次次實戰演練中,他為保護新兵被模擬彈片劃傷,卻堅持完成了任務。“不疼,姐。”他輕描淡寫地說著,眼神堅定如炬。那一刻,我忽然明白,軍營不僅重塑了弟弟的生活習慣,更重塑了他的精神品格。
在邊防的歲月里,弟弟的成長超乎我們的想象。他帶領戰士們巡邏在邊境線上,在零下二十度的嚴寒中站崗執勤。有一次視頻通話,我發現他臉上多了幾道凍傷的痕跡,卻笑著說:“這是軍人的勛章。”他不再是那個需要家人呵護的弟弟,而是能夠守護一方平安的軍人。
在這個特殊的八一建軍節,我翻看著弟弟寄回的一枚枚獎章、一張張榮譽證書,思緒萬千。我們全家人共同見證了一個男孩向軍人的蛻變,見證了一株幼苗成長為棟梁的過程。弟弟不再只是我們家的寶貝,更是國家的衛士;他的驕傲不再僅僅屬于我們這個小小的家庭,更屬于千千萬萬為祖國奉獻的軍人家庭。(劉君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