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融與科技的互動,成為2025陸家嘴論壇上被高頻提及的關鍵詞。科技金融位列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之首,是金融發力支持實體經濟的重點之一,受到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。
業內人士普遍認為,實現金融與科技的雙向奔赴還有很多工作要做,二者的融合仍面臨一些根本性問題。例如,科技研發不確定性與金融要求風險控制確定性之間的矛盾仍然突出;大機構與小企業之間的數字鴻溝仍待彌合……
眼下,解題思路逐漸清晰,多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在探索金融支持科技創新、金融支持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積極探索,形成了諸多各具特色的經驗和做法。數據顯示,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,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本外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4%,金融機構支持科技型企業的力度不斷加大。
多元化接力式科技金融服務體系亟待構建
“這兩年我走訪調研了不少科創企業,深刻感受到企業對科技金融的綜合服務需求越來越迫切。”中國人壽保險(集團)公司董事長蔡希良表示。
可以看到,在科技金融領域,供給和需求的精準對接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。
“世界范圍內,一流高科技公司的發展和壯大都離不開金融的支持。”南開大學金融學教授田利輝在接受《金融時報》記者采訪時表示。
金融和科技如何實現雙向奔赴?
多數專家認為,構建多元化、接力式金融服務體系,滿足科技型企業從初創期到成熟期全生命周期的融資需求,對于支持企業科技創新至關重要。
中國銀行副董事長、行長張輝表示,科技型企業從初創、成長到成熟,需要的是直投、投行、商行、保險、擔保等諸多金融機構的多個金融品種接續發力。“打造一個生態圈就要統籌多類金融機構,匯集各種金融資源為科技創新源源不斷地提供金融活水。”張輝說。
中國進出口銀行行長王春英認為,在技術產品化階段,政策性金融發揮戰略導向作用,助力企業技術攻關和加速成熟;在產品商業化階段,政策性金融履行支撐保障職能,幫助科創企業突破成本瓶頸,有效匹配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;在產業化階段,政策性金融強化引導協同功能,打造產業鏈,培育壯大產業集群。
在2025陸家嘴論壇上,不少業內人士提出,如果VC/PE和政策性金融、商業金融能夠形成有機協同,將更好地服務科技創新。
金融機構積極破解“預期錯配”問題
當前,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,以人工智能、生物科技、量子技術、商業航天等為代表的前沿技術蓬勃發展,全球科技創新進入密集活躍期。
新能源、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發展壯大,機器人、低空經濟等未來產業超前布局……我國不僅創新成果層出不窮,還實現了從“跟跑”到“領跑”的跨越。
從近年實踐看,無論是大而強的科技巨頭,還是小而美的科創新秀,都離不開金融的有力支持。同時也要看到,我國的金融供給仍存在資金短期化、風險容忍度低,長期資本、耐心資本仍有欠缺等問題。
“科技成果要走出實驗室,實現產業化,存在很大不確定性,但是金融機構展業往往追求的是預期確定性,這就容易導致金融資源的錯配。”田利輝分析認為,傳統金融更注重現金流、財務指標,如何評估科技企業的核心價值,需要金融機構進一步提高專業性。
蔡希良在2025陸家嘴論壇上表示,保險資金是老百姓的養老錢、救命錢,對資金運用的安全性要求比較高,科技企業早期風險高、不確定性大,所以保險資金投早、投小存在天然障礙。
為破解這一難題,不少金融機構已在積極探索、深入研究。
據介紹,中國人壽探索創新S基金接力投資的模式,通過政府產業引導基金完成重點領域科技企業孵化,保險資金在相對成熟階段進入,既幫助政府基金“騰籠換鳥”,又滿足保險基金的穩慎投資原則,實現投早、投小的突破。
中國銀行則圍繞打造科技金融生態圈開展積極探索與實踐。2024年以來,該行深入推進中銀科創生態伙伴計劃,著力提升立體化的網絡覆蓋能力、規模化的股權投資能力、差異化的信貸支持能力、全球化的金融服務能力、多元化的融資籌資能力和市場化的風險分擔能力,扎實推動科技金融發展。
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“上海方案”正在形成
在2025陸家嘴論壇期間,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會同上海市人民政府聯合發布《關于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行動方案》,支持上海積極探索適合科技企業特點的金融服務模式,為科技創新提供更好金融服務。
近年來,上海以深化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為契機,充分發揮金融市場完備、金融機構集聚等優勢,逐步構建起廣渠道、多層次、全覆蓋、可持續的全生命周期科創金融服務體系。
可以看到,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“上海方案”正在形成。
6月19日,在2025陸家嘴論壇“科創金融工作室”專場活動中,上海金融業聯合會與20家金融機構集中發布了2025上海全生命周期科創金融服務產品。值得一提的是,本次發布的產品更加側重對中小微科技企業的支持,體現了科技金融產品數字化信用化、資本市場聯動、跨機構協同等創新趨勢。
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和發展呼喚著更高質量的金融服務。
“在新的形勢下,構建以資本市場為樞紐的創新生態、提升創新資本形成效率,對于加快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意義重大。”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表示,一方面,資本市場具有獨特的風險共擔、利益共享的激勵相容機制,能夠提供從風險投資到上市融資、并購重組的全鏈條、接力式服務,滿足初創期、成長期、成熟期等不同階段企業需求;另一方面,資本市場通過對關鍵要素和資產定價,可以激發企業家精神和人才創新創造活力,帶動人才、技術、數據等生產要素有機融合、協同集聚,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產率,更好服務傳統產業升級、新興產業壯大和未來產業培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