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,隨著企業改制的浪潮,46歲的李江兵告別了熟悉的黃海化工廠新鈣車間,轉崗到華茂綠化公司。面對從“化學方程式”到“植物生長規律”的跨界挑戰,他沒有退縮,反而以黨員的擔當和工人的韌勁,在綠化領域闖出了一片新天地。六年間,他從零起步,成長為江蘇省綠化技能大賽冠軍、片區承包制改革先鋒,獲得市“五一勞動獎章”,更用滿手老繭和一身膏藥,書寫了新時代勞動者的奮斗篇章。
?從“化工藍”到“園林綠”:跨界學習的破繭之路。?轉崗第一天,李江兵握著修枝剪的手微微發抖。面對月季花叢的枯葉,他連該剪哪片葉子都拿不準。但這位老黨員骨子里有股不服輸的勁兒:“化工反應要精確到毫克,綠化修剪也能磨出真功夫!”他拜老園林工宋士余為師,白天跟著師傅辨認苗木習性,夜晚抱著《園林植物病理學》做筆記,書頁被翻得卷了邊。一次為搶救病害的紫薇樹,他蹲在泥地里三小時,用竹片一點點刮凈腐爛樹根,工裝褲浸透了泥水,卻笑著說:“這和清理反應釜管道一樣,急不得躁不得。”
開發區主干道的欒樹曾因修剪不當導致枝葉過密,夏季蟲害頻發。李江兵琢磨出“疏枝透光法”:通過精準剪除內膛枝、交叉枝,讓陽光均勻穿透樹冠。他像做化學實驗般記錄每棵樹的修剪數據,最終將蟲害率降低了70%。宋師傅拍著他的肩膀感嘆:“你小子把化工人的精細勁兒全用樹上了!”
?“沖鋒主將”帶頭闖新路:承包制下的逆襲之戰。?2025年,公司黨委毅然推行綠化養護片區承包制改革,面對這一全新挑戰,李江兵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,堅定地說:“黨員就該啃硬骨頭!”他主動請纓,承擔起公園片區26萬平方高標準精細化養護的重任。面對巨大的壓力,他帶領團隊,憑借扎實的專業基礎和豐富的實戰經驗,迎難而上,成功應對了各項挑戰,使得公園景觀得到了顯著提升。
在他的工具間里,常年擺放著三件不可或缺的“寶貝”:一把纏著膠布的修枝剪,見證了無數次精心修剪的瞬間;一本貼滿便簽的《病蟲害圖譜》,記錄了他對病蟲害防治的深入研究;還有那一盒似乎永遠用不完的膏藥,默默訴說著他與園林事業并肩作戰的辛勤與付出。
為了降低苗木死亡率,李江兵自創了“一樹種一檔案”制度,為每一樹種都建立了詳細的養護日志。從“4月28日,創智綠園龜背竹需增施葉面肥”到“5月20日,昌圩湖體育公園金森女貞發現紅蜘蛛,已物理除蟲”,每一項記錄都凝聚著他對園林事業的熱愛與執著。在他的精心呵護下,那些曾一度奄奄一息的苗木,經過他精心調配的腐殖土和光照方案,竟在半年后奇跡般地抽出了嫩芽,煥發出了勃勃生機。
省賽擂臺上的“絕活兒”:櫸樹理平頭,槭樹梳劉海。?在2024年江蘇省“格力博杯”綠化技能大賽上,李江兵面對造型雜亂的櫸樹和雞爪槭,仿佛回到初學時的忐忑。櫸樹的枝條橫生雜亂,雞爪槭的枝干糾結如麻,但他手中的枝剪卻穩如磐石。
“櫸樹要修出‘筋骨’。”他默念著多年總結的口訣,剪除平行枝時保留30°夾角,確保主干生長優勢;處理雞爪槭時,他將枝條彎折45度,模仿自然風雨塑造的飄逸姿態。當評委湊近觀察櫸樹剪口時,發現切口平滑如鏡,防腐劑涂抹均勻——這是他把化工廠設備防腐經驗移植到園林的智慧。
如今,他的工具箱里并排躺著兩件“寶貝”:一把轉崗時留下的化工扳手,和嶄新的技能大賽證書。“扳手提醒我別忘本,證書督促我向前闖。”
?“老李的修剪課”:傳承中的匠心溫度。?傍晚時公園的楓樹下總是熱鬧非凡,團隊里的工人圍著他,聽他講當日工作中遇到的新問題,分析如何處理,他也不講大道理,折下一小段樹枝說:“你們聽,咔嚓聲清脆,說明枝條健康,要是悶響就得找病害了。”新收的徒弟張巖感慨頗深:為教他掌握懸鈴木修剪角度,師傅把自己的手背當樹干,用樹枝比畫了整整兩小時。
“當年宋師傅手把手教我,如今我得把這點手藝焐熱了傳下去。”他的教學筆記里畫滿“錯誤案例”:過度修剪的櫸樹像禿頭老漢,切口不當的雞爪槭滲出樹液……在一次樹木“體檢”中,小張指著棵歪脖子槐樹:“師傅,這樹都長擰巴了。”他掏出鋼卷尺量了量年輪:“西面年輪密,說明常年刮東風——得在南側加支撐,跟化工塔抗風一個理。”
?梧桐樹蔭下的答案。?六載春秋,李江兵用沾滿泥土的雙手證明:真正的匠心,既能丈量千米級的綠廊,也能修剪毫米級的葉芽;既有改造制度的膽氣,也有呵護幼苗的柔情。
在他日日巡查的公園景觀大道上,梧桐樹蔭連綿成碧綠的穹頂。那些被他救活的紫薇在春風里搖曳,改良過的法桐為游客投下清涼。每一片綠蔭之下,都站著一位像李江兵這樣用汗水澆灌幸福的勞動者。他們默默無聞地奉獻著,用自己的雙手為城市增添綠色,為人們的生活帶來美好。李江兵正是他們中的杰出代表,他的故事激勵著更多的人投身到綠化事業中。
李江兵的故事告訴我們:無論身處何種行業,只要心懷匠心、勇于擔當、甘于奉獻,就一定能夠創造出屬于自己的輝煌篇章。
(綠化分公司)
撰稿:蘇玲
單位負責人:范曉寶
校對:房金鶴
責任編輯:孫小玲